首页 >> 书院动态 >>露营 >> 2018 春季露营(回顾二)
详细内容

2018 春季露营(回顾二)

草原不眠夜


书院的露营,

已经是一个有着8年传统的活动了。

细数8年来的每一次露营,

有意外,有惊喜,有平安,有喜乐。


无论事先怎样周密的计划,

似乎都敌不过自然变化为我们带来的挑战;

无论事先怎样的详尽行程,

都敌不过实地的惊喜和意外。

 

回到家之后,

露营的疲乏不可压抑地显露出来;

只是在睡梦之中,

露营的片段还在不断地闪现出来。


场景一:出发

不同于以往按班分组的活动,这一次大孩子和小孩子实行了“混龄”搭配。高中的哥哥姐姐们,平均每人认领1-2个二年级以下的小弟弟或小妹妹,作为他们的“临时监护人”。当手机被收走的时候,就只好和身边的人聊天了。原本一路想要睡觉的哥哥姐姐们,被身边精力充沛的小孩子所感染,竟然一路保持清醒的状态。一路上,要不断提醒孩子们,零食垃圾装在垃圾袋里,系好安全带。到了服务区休息的时候,还要领着弟弟妹妹们去洗手间。这也算是一刻不能消停吧。

相对应的,弟弟妹妹们在消灭零食的过程中,也不忘分一杯羹给到带领他们的哥哥姐姐。吵闹中带着烟火气的幸福,就是日常的点点滴滴吧。


场景二:徒步出发

安营扎寨的第二天,就要出发去附近的大岩洞探险。姑且不说洞穴里面的惊险,只说在出发去的路上,便出现了不大不小的意外。之前是开车去踩点的,当带着大部队前往的时候,便使用了地图导航。可爱的地图大概是没有办法辨别出,一个大岩洞的两个出口,将目标定位在了比较远的出口处。

从营地出发,大部队浩浩荡荡地走了5公里,就在导航显示,我们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时候,前方却传来了令人想不到的消息:桥断了,此路不通。正在惆怅前路如何之时,两位英勇的Mr.Paul自告奋勇前去探路。就在等待他们探路的过程中,我们坐在路边解决了一顿自制午餐。

前方探路小分队传回来的消息,令人的心情起起伏伏。小分队找到的第一条路需要涉过齐膝深的水才能过去;第二条路则需要跋涉一人多高的杂草从,可谓是“无路之路”。当我们几经讨论,决定冒险背着小孩子走第二条路的时候,前方的无人机却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:道路艰难,在即将抵达洞口的地方就断了。所以,原本燃起的希望又这样化为乌有。这个时候,我们只好原路返回,一路走,一路询问当地居民,前往大岩洞的第三条道路。

当踏上当地人指给我们的那条小路时,我们才发现,这条路虽然平坦,却也充满了“沮丧”。没有了导航,没有了定位,距离目的地还有多久,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未知数。天空这个时候也飘起了毛毛细雨。我们该何去何从呢?继续前行,前路漫漫,不知何时才能抵达;原路返回,那岂不是失去了很多乐趣?

就在大家精疲力竭之时,我带了两个孩子,一路无休,向前探路,去寻找,距离目的地究竟有多远。出人意料的是,我们走了不到10分钟,就看到目的地大岩洞在我们的左手边。这一个发现,真不知道是应该哭,还是应该笑。


原来,只有再坚持一点点,再多走一里路,就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风景。这句话说起来是如此容易,

听上去是如此熟悉,熟悉到让人觉得是一碗过期的鸡汤,可是,做到的人又有几人呢?

场景三:营地守护

这一次的营地,视野开阔,随处可见的,便是肆无忌惮生长的草,以及在草原上优哉游哉的牛。这些牛,时而靠近营地,时而远在天边。他们虽然体型庞大,却是温柔安静的一群小家伙。

夜半时分,营地大部分人已经沉睡了,这一群牛也许是因为好奇,也许是因为闻到了食物的香味,不请自来地来到了营地的烧烤摊。在众人手足无措之中,牛群悠悠闲闲地离去了。不多久,似乎是同一群小家伙儿,从营地的另一侧又回来觅食。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吸引着他们,也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对营地恋恋不舍,他们这一次干脆直奔帐篷而来。走的最近的一头小牛,干脆距离帐篷只有不到5米的距离。虽然知道这些牛很温柔,然而他们庞大的体型还是让守夜的孩子和老师担心不已。于是,就有了千奇百怪的“赶牛记”:用手机放着莫名其妙的恐怖片音乐;用“星星之火”吓唬牛;对着牛群“摆事实,讲道理”……各种方式都用上了,不知道是那群小牛发现营地里其实什么都没有,还是觉得这群人太神经兮兮了,最终,他们摇晃着肥硕的身躯,默默地走向了他们心中的水草丰美之地。留下了一群莫名其妙,却又无可奈何的人。

想一想,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,有多少机会能够和这样一群温柔的“庞然大物”亲密接触呢?


场景四:草原探路

在草原上的一个好处,恐怕就是,处处无路处处是路,处处是路也是陷阱。一望无际的草原,路都是人或者牛踩出来的。只要认准前进的目标,无论向东向西,向南向北,都是路。只是,这条路上,有坚实可踏的地面,也有隐藏在茂草之下的泥潭,更有潺潺地小溪拦住了去路。若是牛经过,他可以借助修长的腿,无畏地踩踏过所有的地形。若是人经过,一不小心就会陷在泥潭里面,难以自拔。

第一天进入草原的时候,我不止一次地“走错路”,几次差点陷入泥潭之中,不得不绕道而行,原本一条笔直的路程,却因为这样误入歧途而变成了弯弯曲曲的小径。吃了几次苦头之后,我开始细细观察这些路上的不同。

有坚实地面的草,因为常年人来人往,往往长得低矮,稀疏;泥潭之中的草,因为很少有人踩踏,所以青翠欲滴,茂盛异常;而小溪呢,通常会和泥潭相伴,细细聆听之下,还有潺潺水声入耳。 

往往美丽诱人的地方,潜伏着不可知,不可拒的危险;反而是那些朴实无华,甚至是“面目可憎”的地方,才是安全的坦途。路如此,人亦如此啊。

露营,

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,

是一首唱不完的歌。

这个旋律的下一个声部会在哪里呢?

我们期待着




seo seo